1.輸入電壓:在規定的環境溫度下,施加至輸入端能使固體繼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范圍。
2.輸入電流:在規定的環境溫度下,在規定輸入電壓下,流入固體繼電器輸入回路的電流值。
3.確保接通電壓:確保常開型固體繼電器輸出電路接通時施加在輸入斷的電壓最低值。即在輸入端施加該電壓或大于該電壓時固體繼電器確保接通。
4.確保關斷電壓:確保常開型固體繼電器輸出電路關斷時施加在輸入端的最高值。即在輸入端施加該電壓或低于該電壓值時,固體繼電器確保關斷。
5.反極性電壓:能夠加在固體繼電器的輸入端上而不會造成永久性損壞的最大允許反極性電壓。該值一般確定為輸入電壓范圍的上限值。
6.偏壓:在具有多回路輸出電路的繼電器與CMOS電平兼容的繼電器中需要提供偏置電源對輸入控制信號進行放大或轉換。該項參數規定了使正常工作的偏置電源電壓范圍。
6.偏流:在具有多路輸出電路的繼電器或輸入與CMOS電平兼容的繼電器中,當需要以偏置電流對控制信號進行放大或轉換時,在規定偏置電壓下輸入的偏置電流值。
7.額定輸出電壓:在規定的環境溫度下,固體繼電器能夠承受的最大穩態負載電源電壓
8.額定輸出電流:在規定環境溫度下,固體繼電器能夠允許使用的最大穩態負載電流值。
9.輸出電壓降或輸出接通電阻:在規定的環境溫度下,固體繼電器處于接通狀態,在額定工作電流下,兩輸出端之間的壓降或電阻。
10.輸出漏電流:在規定的環境溫度下,固體繼電器處于關斷狀態,輸出端為額定輸出電壓時,流經負載的電流(有效)值。
11.接通時間:當使常開型固繼電器接通時,從加輸入電壓至確保接通電壓開始到輸出電壓達到其電壓(或負載電壓)最終變化的90%為止之間的時間間隔。
12.關斷時間:當使常開型固體繼電器關斷時,從切除輸入電壓至確保關斷電壓開始到輸出端電壓(或負載電壓)達到其電壓最終變化的90%為止之間的時間間隔。
13.瞬時電壓:在規定的環境溫度下,處于關斷狀態時固體繼電器輸出端能夠承受的不被擊穿或失去阻斷功能的最大瞬時電壓。
14.過負載和浪涌電流:按總規范的規定,固體繼電器的過負載,為其所能夠承受的脈沖寬度為50HZ1個周波(10MS)的8~15倍于額定輸出電流的非重復浪涌電流。
15.最小額定電流:為使交流固體繼電器正常導通,能滿足規定的直流失調電壓和波形失調電壓和波形失真要求的繼電器的最小負載電流。
16.零點交越:具有此零點交越特性的交流固體繼電器,施加輸入電壓后,只在隨后的規定的零電壓時接通,切除輸入電壓后,只在隨后的規定的零負載電流時關斷,而與輸入電壓施加或切除的時間無關。
17.電壓指數上升率(DV/DT):規定的環境溫度下,固體繼電器輸入端施加零輸入電壓,輸出端能夠承受的不使其道通的最小電壓上升率??傄幏兑幎ㄔ撝禐?00V/US ,某些產品可達200~500V/US。
18.絕緣電阻:固體繼電器輸入端與輸出端,輸入端、輸出端與外殼之間加500V直流電壓測量的電阻值。注意,不允許測量同一輸入(或輸出)電路引出端之間的絕緣電阻,測量之前應將它們短接。
19.介質耐壓:固體繼電器輸入端與輸出端,輸入端、輸出端與外殼之間能夠承受的最大電壓值。不允許測量同一輸入(或輸出)電路引出端之間的介質耐壓,測量之前應將它們短接。
20.工作溫度:繼電器安裝或不安裝散熱器時,其正常工作的環境溫度范圍。